政务公开

GOVERNMENT INFORMATION

栏目导航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076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发布日期:2025-11-10

字号:      

市工商联: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大模型规模化应用落地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上海大模型应用推进情况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正与经济社会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通创新,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上海高度重视大模型创新发展和应用落地,多举措、多部门协同培育大模型应用生态。截至2025年2月,我市已有66款大模型完成上线备案,74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上线登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一)着力提升大模型工程化落地效率

一是统筹规划基础底座。上海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提出坚持应用牵引,聚焦“5+6”个重点行业领域加速大模型落地赋能。其中,重点建设智能算力集群、语料供给体系、虚实融合实训场、行业基座大模型等基础设施底座,为全市大模型研发创新提供支撑。

二是建设市级服务平台。算力方面,市经济信息化委推动成立“上海市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本市优质智算资源,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提供训推算力服务保障、国产化适配测试、算力调度及服务、人工智能产业研究等多项公共服务功能,为大模型研发应用提供充足的智算资源。语料方面,市经济信息化委推动成立全国首个市场化语料公司库帕思科技,指导库帕思会同行业重点单位深化合作,打造专业语料运营平台,提供“采、洗、标、测、用”五位一体的工具链能力,打造金融、卫生健康等多个高质量行业语料集,推出“小库”语料终端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丰富平台型工具,降低语料加工成本,提升应用工程化落地效率。

三是加强行业平台支撑。开源平台方面,市经济信息化委积极推动阿里魔搭、开放原子基金会已在沪落地人工智能开源社区,扩大技术影响力;支持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阶跃星辰、稀宇科技等多款通用模型陆续发布开源模型体系,以开源激发技术创新活力,降低技术门槛。开发者赋能方面,支持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举办大模型实战营,通过大模型体系化课程培训与实战演练,指导开发者快速应用大模型。支持阶跃星辰、稀宇科技等陆续发布“繁星计划”、“大法师计划”,从模型、算力、语料和企业孵化等方面全方位赋能开发者,为企业快速推进大模型落地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深入开展数据安全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指引。网信办等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工作。以市委网信委名义印发《关于加强本市网络数据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二是开展风险评估。针对网络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一方面印发《网络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试行)》,明确风险评估总体目标、组织方式、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另一方面下发《关于开展我市网络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并编制《上海市网络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手册(第一版)》随通知下发,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全面推进风险评估相关工作。

三是组织专项检查。每年开展全市网络和数据安全专项检查,督促企业落实网络和数据安全主体责任,不断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

(三)加快培育大模型创新落地模式

一是推动模型即服务(MaaS)模式发展。市经济信息化委持续组织重点企业、平台推出垂类应用MaaS服务。例如,会同市委网信办等部门,指导上海联通、西门子、羚数智能等成立工业MaaS公共服务及成果转化联合体,并发布新型工业化MaaS平台。指导中国电信与中山医院等合作,发布公共服务大MaaS平台,成立上海公共服务MaaS训练及成果转化联盟,为医疗、教育、民政等领域提供大模型产品和服务,降低模型应用成本,加速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围绕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开发工具和平台、高质量语料集建设等方向,市经济信息化委重点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在民生、工业、金融、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落地应用,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场景。同时,通过算力补贴、租金减免、投融资对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加速大模型落地普及。

三是打造典型应用场景。面向社会开展垂直领域开放场景征集,推进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上海率先运用。面向金融、医疗、教育、科学智能、具身智能等领域,征集遴选出50个开放示范场景,鼓励链主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加快构建开放场景,积极拥抱大模型创新应用。

(四)协同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强化标准护航。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信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多模态大模型安全评估指南》多个地方标准立项并启动制定,《金融大模型应用评测指南》、《医疗大模型语料一体机应用指南》等2项全国首个领域内语料团体标准均已正式施行,推动大模型评测平台框架建设,探索安全合规指引。同时,指导专业机构合作成立“上海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实验室”,推动标准、技术、多维合作等体系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

二是强化合规指导。自全国首个大模型合规指导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开展政策宣贯和专题辅导9次、覆盖相关企业近300家,主动上门为120余家大模型企业提供大模型上线备案等合规政策解读和流程办理“一站式”服务,对500余家企业、机构1100余个来电咨询提供针对性指导。

(五)加快完善大模型支撑体系

一是多层次人才梯队加快构建。上海人工智能人才规模已达25万人,约占全国1/3。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相关部门,正加紧推动上海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已推进14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1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X”复合型专业模式建设。百余家企业的超千位人才,获得产业人才专项奖励。

二是加强行业对接合作。市经济信息化委持续举办“模塑申城·走进场景”周周培训会,邀请多位授课专家作主旨报告,分享交流重点项目40个,相关部门、企业代表共计参会700余人次。推动交通银行、上海电气等链主企业,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企业加强上下游对接交流,开展供需对接会超60场,参与企业超600家,促成50多个项目合作。

三是引导大模型安全应用。市委网信办策划了“大模型发展和安全”专题沙龙活动,聚焦“发展”和“安全”两大主题,组织系列沙龙6场,积极搭建模型供给方与重要领域需求方的交流平台,提供商用落地、内容安全、数据安全能力建设专业信息和交流,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二、加快推进大模型赋能行业应用

面向新形势、新要求,上海将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

一是加强平台支撑能级。落实《上海市关于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综合型和垂直型智算云平台,提升模型开发部署效率,大幅降低开发成本,优化用户体验。

二是降低应用创新成本。实施“模塑申城”补贴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等方式,为企业降低智能算力租用、垂类模型应用及高质量语料应用成本,加速推进本市关键领域大模型的垂直应用落地,完善大模型创新发展生态。

三是加速打造垂类示范应用。聚焦“5+6”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开展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并逐步向更大范围推进建设。培育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的人工智能MaaS服务平台等创新模式,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提升大模型使用便利程度和安全治理效能。

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人工智能测试评估体系,推动技术应用与场景创新深度融合。深化跨领域协同,形成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场景落地的全链条支撑体系,促进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4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