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VERNMENT INFORMATION
方奇钟、朱明华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先导产业上海品牌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是中央交给上海的战略任务。您提出的上海先导产业前沿技术投入不够等五方面的问题,以及强化技术创新投入保障等五方面针对性建议,问题分析透彻、建议针对性强,对我们下一步扎实打造先导产业上海品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近年来,我们集合精锐力量,深化落实三个“上海方案”,基本形成三大先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4年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超1.8万亿元,努力打响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品牌。
一是强化关键技术突破。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创新。设立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等,重点支持企业聚焦先导产业等重点领域,集中攻克核心技术、促进企业技术攻关能力提升。通过全链条技术攻坚与生态协同,推动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领域持续突破。集成电路,形成集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装备及其他配套服务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细分领域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制造代表国内技术最高水平,设计进入国际第一阵营,装备材料逐步向产业中高端突破。EDA领域集聚了全国近一半的重点企业。人工智能,持续巩固人工智能产业全球竞争力,为构建自主创新高地提供核心支撑。大模型技术突破,“开源+商业”双轮驱动,66款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数量居全国前列。阶跃星辰万亿参数MoE模型“Step-2”在逻辑推理等指标超越GPT-4;MiniMax“Talkie+星野”日均调用量超50亿次,全球同类第一;商汤“日日新”大模型登顶SuperCLUE国内榜首。算力底座持续夯实,率先实现千卡级智算集群部署;建成松江仪电、临港商汤等标杆智算中心,国产化进程加速。科学智能应用加速布局,聚焦AI+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联合复旦、交大等高校实施“一校一策”,谋划国家级应用场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智元远征、灵犀系列商用人形机器人全年发货量近1000台,傅利叶GR-2进阶版全年整机出货量过百台。
二是校企联动强化产业人才供给。深入开展卓越工程师选调培养,指导宝武、商飞、航天、中船等央企连续招聘复旦、上海交大、上海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毕业生近250名。加快工程硕博士培养,发动30余家央企、民企参加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校企对接会,提出100余个联合培养项目。探索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住企联合培养”,着力推动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培养由“住校”到“住企”,构建“校企联合、工学一体”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加强综合学科的交叉培养,支持上海交大、同济、华东理工、上海大学、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建设现代医疗装备、智慧新能源汽车、微电子、信息与智能技术等30个现代产业学院,上海大学微电子等3个产业学院入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三是加快推动协同创新。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攻关关键共性技术,建设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两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集成电路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人工智能领域落地首个人形机器人国地共建创新中心,建成国内首个超5000平方米虚实融合训练场,首期部署百台异构机器人,同步推进多场景数据采集与训练,加速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搭建平台,如,推动沪苏浙皖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成立长三角集成电路融合创新发展产业联盟,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平台,连续联合举办长三角汽车芯片对接活动。
四是市区协同推动区域差异化发展。建立“市区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各区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区域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错位发展。集成电路领域,浦东新区全产业链发展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带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创新核;临港新片区建设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推动芯片制造、装备材料、先进封测、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等重点领域发展;嘉定围绕智能传感器、汽车电子芯片、硅光芯片等特色和新型产品领域加快布局;生物医药领域,浦东新区全产业链发展,闵行聚焦创新药械及医疗装备;人工智能领域,浦东新区聚焦智能机器人和垂类大模型加快发展,徐汇区则围绕大模型细分赛道,积极打造“模塑空间”代表上海率先突破。
五是营造更优产业生态。强化金融赋能。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先导产业母基金,其中集成电路母基金450亿元、人工智能母基金225亿元,推动总规模600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在沪落地,发挥“投早投小”、产业投资、并购整合、补链强链等功能,通过直投、子基金投资、生态运营等市场化运作,推动本市三大先导产业持续发展。强化应用场景示范,如人工智能领域,在金融、制造、教育等六大重点行业,从260余个场景中遴选出50个示范项目,发布40余家国资国企308项场景需求清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标杆案例。搭建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制订《上海市中试平台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构建中试全链条体系,依托链主企业加强中试能力建设,加快推动国产关键材料、核心装备及工艺验证,打通从技术突破到产品上市的梗阻,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应用、产业化落地。强化开源赋能,人工智能领域围绕算法模型、语料数据、人形机器人、生态活动协同创新。如算法模型方面,浦江实验室开源“浦语”语言模型、“万象”多模态模型、“风乌”气象模型;阶跃星辰发布全球最大参数量视频生成模型。语料数据方面,库帕思开源7批数据集,共计4200亿token文本、1TB视频图文数据,下载超14万次,推动医疗、金融、制造等重点领域行业主体开展语料标注、标准建设、开源共享等服务;人形机器人方面,开源全尺寸机器人“青龙”和灵犀X1软硬件,发布首个百万规模真机数据集,长程数据规模超Google 10倍,场景覆盖扩大100倍;生态活动方面,引进阿里魔搭、开放原子基金会建设线上开源社区,集聚全球开发者超1000万名;“书生实战营”吸引15万人次学习,孵化项目超600个。落实国家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中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支持相关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推动先进制造业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围绕三大先导产业战略任务使命,发挥上海良好的产业基础、人才优势,会同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力量,积极落实“上海方案”,强化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支持,加快攻关关键技术、推出标志性产品、推动应用示范,不断巩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优势地位、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引领带动长三角协同发展。再次感谢你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希望今后工作中能够一如既往得到您的大力支持。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