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GOVERNMENT INFORMATION

栏目导航
【人大】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90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来源:发布日期:2020-09-09

字号:      

沪经信建〔2020〕143号

 

刘新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本市氢能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发展的建议”的书面意见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概述

        感谢您对上海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关注,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上海结合国家对氢能利用发展政策引导和支持的力度,依托上海的科技、良好的制造技术以及资源较早地介入了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前瞻性、开创性地推进了氢能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尤其是在构筑整个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体系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氢能产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根据有关方面最近发布的“中国氢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海凭借较高的氢能发展竞争水平和发展潜力位列中国氢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首位。我们认为您的建议对于推动本市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积极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对您所提的书面意见进行了研究。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氢能开发利用的产业链体系,推广应用的条件基本成熟,已逐渐辐射到长三角地区,带动了氢能产业区域化发展,同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从“十五”期间起步,经过十多年的沉淀,已初步形成了嘉定、金山、奉贤、临港等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日趋完善,技术、研发与人才基础雄厚,在商业化示范运营方面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一)氢能开发利用方面

        上海积极探索建设和完善氢能开发利用管理体系,目前已经启动了关于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在相关审批管理办法出台前,由市住建委牵头对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一事一议的审批和管理,优化和提升上海氢能产业的发展环境。同时,上海节能协会联合了上海石化、上海申能、新奥燃气、浦江气体等长三角32家氢能行业企业成立了长三角氢能基础设施产业联盟,落实长三角氢能产业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有序推进长三角氢能产业发展,实现长三角氢能产业“气-车-站”一体化发展。另外,上海于2017年成立了氢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平台,旨在三到五年内建成“环上海加氢站走廊”,2018年4月,“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在上海嘉定正式启动,加快推动建设以上海、苏州、南通、如皋、盐城等为核心的长三角“氢高速网络”。

        (二)深化布局上下游产业链

        在氢能供给方面,本市拥有上海化工气体、林德、法液空、宝氢气体、华谊等制氢企业。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捷氢科技、重塑科技、神力科技、上燃动力、上海氢晨、上海治臻、上海唐峰、舜华新能源、上海电驱动等企业在燃料电池电堆、金属双极板、膜电极、加氢站与车载储氢系统、电驱动系统等方面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在整车制造方面,上汽荣威 950 燃料电池汽车搭载了采用“电-电”混合技术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代表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最高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上汽大通量产了国际首款燃料电池轻客车型大通FCV80,其首款燃料电池MPV车型G20、跃进FKY312市政环卫中型卡车也计划在今年实现量产;上海申沃全新开发了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12米全低地板燃料电池客车;上海申龙燃料电池客车及物流车已分别实现示范应用与量产。

        (三)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及标准

        支持政策方面,本市于2017年9月在国内率先发布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明确了近、中、长期三个阶段的产业链建设、示范推广规模与加氢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的发展目标;2018年5月发布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方案》,明确了市级财政补助标准与技术要求。此外,《上海市汽车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已征求了数轮相关委办局意见,从规划建设、经营许可、企业安全、政府监管等各方面予以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正抓紧研究编制本市加氢站布局规划,进一步引导优化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标准制定方面,本市在2011年组建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包括氢能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和示范运营管理等地方标准修订工作,补充国家在这方面的标准空缺。2018年下半年,本市已启动制定《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公共数据采集技术规范》《加氢站安全技术条件》和《燃料电池系统经济性台架测试方法》等三个地方标准,计划于2020年完成报批和发布工作,为本市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可以遵循的技术规范。

        (四)加快推进加氢站规划建设

        根据《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到2020年底建设加氢站5-10座,到2025年底建成加氢站50座。截至目前本市已建成加氢站达到8座,其中嘉定5座(安亭加氢站、江桥加氢站、中石化安智站、中石化西上海站、电驱动加氢站)、化工区2座(驿蓝加氢站、浦江气体一号加氢站)、奉贤1座(神力加氢站);用途属性上,安亭加氢站、中石化安智站、中石化西上海站、化工区驿蓝加氢站为对外经营站,其余4座为内部自用站;运行状态上,除中石化安智站、中石化西上海站、电驱动加氢站尚未启用外,其余5座均已投入运行。其中安亭加氢站于2009年投入运行,是国内第一座、同时也是连续安全运营时间最长的加氢站;以内部自用为主的江桥加氢站,其累计加氢量及氢燃料商用车运营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化工区驿蓝加氢站则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燃料电池车全场景应用加氢站。

        (五)有序开展整车推广应用

        截至2020年4月,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达到1484辆,其中燃料电池乘用车81辆、燃料电池客车355辆(含8辆燃料电池公交车)、燃料电池物流车1010辆、燃料电池重卡10辆、燃料电池邮政车28辆,涉及上汽荣威、大通、申沃、申龙、东风、江铃、奥新等多个品牌。车辆应用涉及乘用车租赁、公交线路运营、通勤/定制班车、物流配送、邮政投递、企业自用、厂内运输等各类场景,截至2020年4月车辆总运行里程已超过1360公里。

        下一步,我委会同市相关部门将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一是加快建立燃料电池汽车工作机制。建立市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全力打造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近期,我委多次召开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专题讨论会,对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加快研究相关扶持政策,聚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和氢能示范城市。三是加快建设嘉定氢能港等一批特色园区。支持园区内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如上汽捷氢科技、丰田氢燃料电池研发中心等,进一步形成燃料电池产业集聚。四是打造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加快制定发布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进燃料电池集聚发展,即围绕外环加大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布局,重点建设嘉定、青浦、金山、临港新片区、金桥、宝山的制储氢、加氢、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进一步加快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在私人、公共交通、物流、特种车辆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五是会同市市场监管局稳步推进标准制定工作。研究制定车辆性能评价方法、氢能汽车安全运行管理等地方标准,引导支持相关行业组织围绕关键零部件、应用场景等制定实施团体标准,同时,将氢能技术应用纳入本市标准化试点项目申报指南,促进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的制定。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0年8月17日

  

 

 

联系人姓名:赵慕然                        联系电话:23119364

联系地址:世博村路300号5号楼      邮政编码: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