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平台

INTERACTION PLATFORM

栏目导航
2018年下半年上海市政风行风热线 市经济信息化委张建明副主任上线对话

来源:市经信委发布日期:2018-10-20

字号:      

2018年10月20日(周六)10:00-11:00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上午好!这里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欢迎收听“政风行风热线”。今天走进我们“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室的嘉宾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明。张主任,您好!
张主任:您好,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市经济信息化委作为上海推进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门,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能否请您具体谈一谈?
张主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深化改革,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也取得 一定实践效果,切实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是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对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坚持“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审批服务扁平化、便捷化、智能化,通过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做到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按照国家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的有关要求,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构建易看易懂的事项办理流程图,提供申请空表、样表,专业咨询电话,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通过设置网络投诉、电话投诉,及时了解群众诉求,提高审批服务运行质效。我委针对企业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编制了33项政务服务办事指南,实现审批服务标准化、科学化、可量化。
        三是坚持开展“四个减”行动。通过“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次数”进一步推动审批服务便民化。全面清理“奇葩”证明、重复证明,大力减少盖章、审批、备案等繁琐环节和手续,做到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一律调整。我委目前已对成品油等11个审批事项实现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办理环节、跑动次数的缩减,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主持人:好的。说起我们上海下阶段的重头戏,应该就是,首届进口博览会11月初将在国展中心举行。面对这样一个大型重要会议,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主管部门,上海经信委在大会通信保障的前期准备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现场的手机、无线信号、网速带宽怎么样,能不能保障这么多人的同时使用。

张主任: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预计有约100个国家和地区,15万家国内外专业采购商参加,是我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工程。
        为满足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通信保障需求,上海移动、上海电信、上海联通和上海铁塔对进博会区域信息通信网络进行了优化改造,进一步增加容量厚度、完善网络覆盖,提升进博会区域用户信息通信业务感知,开展了一系列优化工作:一是公用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建设,在进博会周边2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约新建22个宏站,加深加厚了原有79个基站的覆盖深度和容量;在进博会场馆中,对其室内覆盖系统全部进行优化建设;另外,我委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持续对进博会场馆及周边区域的公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信号测试,确保公用移动通信的信号畅通高速。二是高速光纤网络的优化建设,目前上海电信已完成场馆区域的高速光纤网络的优化建设,总出口带宽达到30G,并采用2路骨干加1路备份的方案,更确保光纤网络的安全高速。三是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截至9月底,市信息管线公司完成45沟公里基础通信管线建设,本市各信息通信架空线权属单位完成1200多皮长公里架空线穿缆割接工作,在提升城市景观的同时,确保信息通信网络更加安全可靠。
        另外,为确保进博会无线电通信安全畅通及办展顺利,市无线电管理局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服务进博会。一是简化了临时频率审批,已批复有关部门的临时用频申请,并协助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做好涉外用频的审批工作;二是简化了无线电发射设备的进关许可流程,随着进博会展品密集到达及布展期的来临,与海关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有关无线电发射设备的通关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无线电监测工作,随着进博会的临近,监测工作将扩大区域范围,增加监测频次,分析监测数据,及时排查干扰隐患,并且加强对“伪基站”、“黑广播”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四是组建无线电保障现场联合监管的工作团队,提供现场服务和现场监管,为进口博览会提供展前、展中、展后全流程无线电安全保障服务。

 

主持人:您刚刚谈到了信息通信网络优化改造这个话题。目前,百姓的生活和消费对网络的需求和依赖度越来越高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的需求和新的应用还会对网络提出更高要求。那么上海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将如何应对这种趋势?

张主任:近年来,上海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围绕国家“宽带中国”战略和“提速降费”的总体要求,以及本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基本形成了以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率先启动了千兆宽带建设和5G外场试验;海光缆容量超过15T,国际出口带宽超过3T;固定宽带速率和移动下载速率国内率先突破20M,在历次“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和“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中,各项指标均保持国内领先。但面向卓越全球城市的建设要求,本市的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当前,信息基础设施正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发展重心调整、运营模式创新等新一轮迭代演进,其内生动能将从传统网络技术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发展重心将从宽带、速率等传统网络指标向与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相关的物联感知、数据算力等生态指标转变;运营主体将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互联网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延伸。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城市战略性基础资源,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为此,我们将通过三年时间,比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软件化、知识化、智能化重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创建高速智能的连接网络、高效密集的交换枢纽、存算一体的数据中心、深度感知的物联专网。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着力打造“连接、枢纽、计算、感知”四大体系。将上海打造成为世界级的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基本形成技术先进、模式创新、服务优质、生态完善的总体布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及城市精细化管理。

 

主持人:未来几年,上海要打造世界级的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树立全国乃至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枢纽地位。这方面的信息能否请张主任再向听众介绍一下。
张主任:树立上海全国乃至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枢纽地位,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上海对外、对内的辐射能级。
        目前,上海集聚了全国超过1/2的对外出口的容量,同时承担了面向国际1/3的流量。未来几年内,上海还要继续一系列建设,建成中国移动海光缆登陆站,扩容跨太平洋直达海光缆(TPE)、亚太二号海光缆(APCN2)、新跨太平洋直达海光缆(NCP)和亚太海光缆(APG)等系统,建设东南亚-日本二号海光缆(SJC2),实现在上海登陆的海光缆容量达到35Tbps,占全国的1/2,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5Tbps,占全国的1/3。
        按照今年6月初,上海市主要领导和苏浙皖领导达成的一致意见,三省一市将优化长三角信息通信网络构架,提升互联互通质量,持续扩容,互联网省际出口能力到50Tbps;同时,上海还将打造面向长三角的数据信息港,推动长三角地区数据直连,让高密度的信息流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要素。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通信枢纽,上海在连通世界、连通全国、引领长三角成为世界级的城市圈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我们说回进博会的保障工作。市经信委还牵头能源保障工作。问下这个领域上海经信委又是如何保障大会的顺利进行的,有哪些好的做法、好的措施。
张主任:应该说,本市有很多部门和单位共同来做好这项工作。除了市经信委,还包括市住建委、市水务局、市电力公司、申能集团和城投集团等,形成合力,保证了工作的顺利推进。
        首先,成立能源保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同时成立了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合力推进各项保障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党建优势。成立能源保障组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组建进博会能源保障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青年队员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攻坚克难、履职尽责。健全管理机制。建立“3+3+1”联络员网络,即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和市水务局3家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市电力公司、市燃气集团和市城投集团3家市级能源保障企业和国展中心1家重点保障单位,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平台。成立能源保障组前方指挥部。按照“冲刺阶段”靠前指挥的工作要求,能源保障组安排水、电、气有关负责同志进驻城市保障前方指挥部,第一时间落实城市保障组的工作任务,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动协作,完善应急抢修体系,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电力方面: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建设智能化前线指挥阵营,建立由上海公司本部应急指挥中心、进博会供电保障前线指挥中心以及进博会供电服务现场指挥中心等3大指挥中心及18家基层单位应急指挥中心组成的“1+1+1+18”智慧供电保障指挥体系。通过智能化系统,实时对全网电力运行情况监测和对会展中心内部各重要用电设施24小时监控,并在国展中心设置94个驻点,全力保证电力保障安全可靠。同时,还建立进博会前线支援保障基地与11个基层供电公司抢修基地、以及全市173个“网格化”抢修驻点组成的“1+11+173”上海电网的应急抢修体系。进博会期间,电力公司还安排5000多人对全网重要电力设施和线路进行巡查,保证电力供应安全可靠。
燃气方面:成立进博会燃气保障指挥部和燃气保障前线指挥部,从10月23日起,将实行24小时工作制,及时处置各类燃气突发事故。
        水务方面:城投集团在展馆附近建立了应急保障指挥中心,完成进博会水务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实现水务全生产链条的实时监控。同时,安排了一支30人专业应急抢修队伍,确保快速响应,实现15分钟到达现场、30分钟止水抢修。

 

主持人:确实,能源保障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是会议保障的基础。您就比如说电力,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平时不起眼,万一停电就是很麻烦的问题。国家会展中心的电力持续可靠供应更是保障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张主任:的确是这样。国家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之前市电力公司已经为国家会展中心提供了两路110千伏电网电源,这两路电源来自两个不同区域的220千伏变电站,因为考虑到本次进博会的意义重大,是我国2018年主场外交的收官之战,也是我国重要的对外窗口和展示舞台,为了进一步提升了进博会电力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市电力公司已经完成了国展中心第三电源的建设,现国家会展中心已有三路独立来源的电源供电。同时,针对会展中心内部重要场馆也采取了备用应急措施,将发电机组通过快速切换开关接入国家会展中心供电体系,与三路电网电源形成互为备用的关系,不管哪里发生突发故障,都能快速切换,保障会展场馆的电力可靠供应。此外,会展场馆所有的重要设备也都接入了不间断电源,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
        市电力公司已经和国家会展中心一起编制了客户内部保电方案和各类应急预案,明确了内部人员驻守分布及电工配置情况,展会期间市电力公司将在国家会展中心设电力驻点92个,计划配置226名电力值守人员,一对一进行会展内部现场值守,协助会展中心对重要设备实行动态巡视检查,每次巡视检查间隔不大于3小时。同时,市电力公司联合会展中心打造了一套进博会智慧保电系统,把国家会展中心13座重要场馆配电站接入音视频监控系统,重要设备也接入用电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显示和切换各个配电站内设备运行情况,并采集监测相关配电设备电压、电流、及温度数据,实现信息、指挥、抢修一体化运行,确保达到反应更迅速、指挥更高效、处置更有力,用科技手段提供最可靠的电力保障服务。

 

主持人:说到进口博览会,很多听众还很关心展会期间的环保工作,能不能介绍一下上海经信委在空气质量保障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主任:
近年来,为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本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十三五”以来,共完成市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2612项,减少能耗量90万吨标煤,;二是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包括清洁生产审核、中小锅炉提标改造、部分行业低VOCs含量产品源头替代等;三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示范如园区循环化改造;四是配合减少交通污染排放,主要是推广新能源车、升级汽柴油品质;五是发展环保产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上海市PM2.5和PM10年平均浓度下降比例分别为38.7%和33.3%,降幅显著。2015年底我委已牵头完成了中小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为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做出了贡献。考虑到氮氧化物对于PM2.5上升和臭氧层破坏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控制氮氧化物排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我委今年又牵头了推进中小燃气(油)锅炉提标改造的工作(即“减硝”专项行动),到2020年9月底前,本市将全面完成5525台中小锅炉提标改造工作,预计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2900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1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470吨。目前,我委正在组织开展项目示范,梳理适用的技术方案和改造路线。同时,请各区明确目标,加大推进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并要求青浦、闵行、松江、嘉定、长宁和普陀等6个区率先完成。进一步保障进博会区域的空气质量。

 

主持人:另外,上海经信委作为工业的主管部门,围绕“上海制造”品牌建设,能否向听众再介绍一下上海经信委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绿色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
张主任:近年来,上海工业系统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7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350项; “十三五”规上工业用能累计比“十二五”末期下降201.9万吨标煤,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0.9%,今年1-8月全市增加值能耗同比再下降4.9%。除了工业用能显著下降外,工业污染的防治也取得明显成效:在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实施1500余项改造项目,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平均下降10%以上,年利用冶炼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近1000万吨,利用率保持97%左右,保持全国领先。
        实施绿色制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是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绿色发展战略,如欧盟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计划,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美国瞄准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低碳经济,利用技术优势谋划新的发展模式。本市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绿色制造:
        一是树立行业标杆,这方面,上海开局良好,7家单位入选工信部第一批、第二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名单,3家单位入选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5家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树立起一批绿色制造先进典型;20个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获批立项,居全国首位,投入绿色改造资金35亿元,通过项目实施,企业资源环境影响显著下降。
        二是明确发展目标,市经信委、市发改委联合印发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1121工程”,以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能源低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为导向,到2020年全市创建100家绿色工厂、100项绿色产品、20个绿色园区、10条绿色供应链。
        三是加强体系培育,目前,各区、工业集团已建立“四绿”创建培育库,全市200余家企业、园区列入首批重点培育对象。下一步,将着力引导相关单位实施重点改造提升项目,加强跟踪指导,持续提升绿色化指数,做好示范宣传,切实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听众提问】  丁先生
听众提问:我们是一家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9月17日也参加了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也参观了城市智脑展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今天您前面谈到了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布局,我们觉得可能对于我们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契机,您能否就上海感知的有关的情况向我们再做一些深入的介绍。谢谢!

张主任:这位听众您好。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前期我委会同各相关委办形成了“上海连接、上海枢纽、上海计算、上海感知”四大支柱体系,其中上海感知的核心是按照“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布局建设新型城域物联专网,构筑全域感知的神经元体系。
        当前,我们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着力实施物联感知、平台架构、服务创新以及产业集聚等四大工程,预计利用3年时间,实现本市神经元感知触点的深度覆盖,颗粒度更细、触角更深,将百倍于人的物动员起来参与到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体系中来,届时城市会变得有感觉,更有温度;在做细神经元的同时,我们同时加快推动平台架构的创新,特别是要将物联感知的数据转化为城市运行的事件形成相关的规则,有效支撑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目前,包括浦东、杨浦、虹口、静安、普陀、黄浦、徐汇、嘉定、崇明等正结合各自的特点加快布局,在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创新正基于上海感知不断深化。
        上海感知,特别是新型城域物联专网的布局创造了一种新模式、新业态,由此也带来全新的产业机遇。过去一年有一批在神经元传感、大数据利用以及人工智能研发的企业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并逐步走出上海,走向长三角,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引领和带动。我们有一个规划,希望以上海感知建设为契机,在上海能形成1到2家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不少于100家,产业增加值达到千亿。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思考,也欢迎企业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共享由此带来的红利。

 

主持人:时间过得非常快,又到节目结束的时候了。非常感谢张主任今天来我们热线节目与听众进行交流、沟通。
张主任: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听众。今天来到这里,可以和听众朋友们沟通交流,了解大家的想法,听取意见,这是改进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此,我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所有关心、支持上海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广大市民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附件: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