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CENTER
昨天,在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携手拼多多搭起了“寻味·百县百品”直播间。截至当天下午5点,超过50万网友涌进直播间,观看直播并参与互动。
现场直播间设在上海报业集团的展厅里,相隔几十米,就是文博会上的云南展区。这是云南第二次参加长三角文博会,主展区占地面积450平方米,以“金木土石布”为元素,云南组建了包含民族特色服饰、玉石、木雕、陶瓷、斑锡以及科技为核心的参展团队,为文博会献上别具特色的云南文化盛宴。
直播中,云南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与企业监管处处长王中秋介绍,此次展会,云南精选14家代表企业参展,带来“金木土石布”各领域的精彩作品。其中包括已有623年的釉陶烧制历史的华宁陶,其被誉为华夏古陶“活化石”,经炉火淬炼,呈现“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蓝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之美。
直播间里,云南省楚雄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徐晓梅讲起彝族赛装节和彝族刺绣的故事。彝族赛装节起源于楚雄州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十里八乡的彝族乡亲们就会聚在一起,“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起月当空”。赛装是盛大的彝绣展示,绣娘刺绣不用打草稿,她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五彩缤纷的烂漫山花,还是生机勃勃的野趣动物,直接在布上画了就能绣出来。现在,彝族刺绣已成为楚雄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相关服装设计作品不仅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展出,还走上了米兰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等国际舞台。
文化产业扶贫效果显著。直播中,王中秋回忆起,她曾到云南省文山州考察,一位当地绣娘特意向她表示感谢。多亏了彝绣,让她在家找到了工作,不用外出打工也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照顾家庭,那一年,她家孩子考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楚雄州彝绣产业产值已从2013年的3000万元快速增长至2019年的近2亿元,惠及7万绣娘。
云南文化产品走进展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背后是上海对口云南细致精准的帮扶工作。直播中,云锦杯笼、建水紫陶旅行套、扎染系列产品、琉璃小杯等文创产品依次亮相,沪滇扶贫协作帮扶成果一件件摆出,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云品入沪”的名声已享誉沪上,“上海所需、云南所能”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