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业菁英】辰锐信息樊志杰:数据融合,将信息技术转化为战斗力

来源:发布日期:2025-09-02

字号:      

640-6.jpeg

上海创新的脉搏从未如此强劲,整座城市正为产业深度变革构筑赛道,为梦想拔节生长厚植沃土。近年来,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持续实施上海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激发涌现出一批产业领军人才,特与文汇报联合推出“勇立创新潮头·上海产业菁英”人物报道专栏,记录这些推动时代浪潮的奋斗身影,生动展现上海产业创新的澎湃力量。

一场森林大火正在燃烧,与此同时,通过各种终端设备,一幅幅火灾现场地图、广角全景图和视频图像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各级指挥部,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灭火方案提供依据。

这一颇具科幻感的场景是2022年国内某森林火灾事件的真实写照。此次火灾中,由上海辰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技术负责人樊志杰主持研制的“移动警务融合通信、计算与应用体系化系统”被首次应用于自然灾害救援,该系统解决了以往森林火灾深山传统网络信号覆盖薄弱与中断、应用系统各自为战的实际问题,融合多网数据展开联合作战,为及时阻止火情蔓延争取到宝贵时间。

樊志杰表示,一套具备“终端融合、通信融合、网络融合、能力融合、业务融合”作用的体系化系统,既能在公共安全领域践行向科技要警力的目标,也可在经济领域赋能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多个产业,他将致力于研究数据安全融合,让更多信息技术转化为战斗力、生产力。

让数据“孤岛”连通起来

目前,公安部门已大量配发各类单兵设备,这些装备给基层民警、巡特警提供较大帮助,但有时民警在出警时可能需要同时接收和回传警情处理结果、还要现场录制执法画面、保持与指挥中心通讯、操作无人设备等,“一人多机”会带来工作不便。

想要把不同企业生产的不同接口、不同用途的终端采集的信息合并到一张“网”上,既不影响正常业务使用效率,又要保证全“网”体系安全可靠,难度非常大。数据不连通的弊端在大型活动、群体指挥、联勤联动、抓逃布控、应急救灾等行动中显得尤为突出。

将这些“孤岛”连通起来,已成为基层警员的共同期待。2017年,了解到这一诉求的樊志杰开始自我加压,致力于突破这一难题。他把想法报给上级后,很快得到回应和支持。2018年,樊志杰与四川省公安厅共同提出开展国内首个公共安全领域“移动警务融合通信、计算与应用体系化系统”项目,旨在打破终端、网络、业务不协同,信息难共享,应用单薄的警务信息化发展桎梏。2021年,系统试点完成并开始全国推广建设。去年,该项目获公安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让终端装备在实际场景中用起来

樊志杰说:“这张‘大网’能不能用起来、用得好,关键在于两个字——安全,而其中核心安全需求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多形态智能终端的接入安全问题,其次是各类终端所在网络之间互联互通的安全问题。另外,安全技术措施还不能影响到业务数据采集、通信、计算和应用等整体效能。”

单单市面上的执法记录仪,就有四五个主流品牌,即使是同一个品牌,型号也不尽相同,而整个系统要接进来的终端设备多达二十余款。“如果每款设备都要做接入安全的专用硬件适配改造,成本太高。”樊志杰说。他请教了许多国内密码学、复杂系统领域的院士专家,在穷举各种实现方式后,决定采用“贴片”方式来对接入设备进行轻量化改造。

所谓“贴片”,就是给设备嵌入一个包含一套密码信息的软模块,几乎不涉及企业的复杂生产改造,性价比很高。尽管方便了别人,但密码算法定型却是“从0到1”的挑战,好在樊志杰“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在涉及各类终端所在网络之间安全互联互通的问题上,樊志杰从宏观出发,主持设计了一套安全可控的融合通信设施架构,以移动网络为核心建设融合通信子系统,实现不同类型、不同架构、不同网络通信系统之间的深度融合。他解释说:“这相当于在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建了一个安全融合通信的基座,让在真实场景中实现即时消息、群组呼叫、位置共享、信息传输、数据计算等终端智能决策与联动功能成为可能。”

640-5.jpeg

目前,移动警务融合通信、计算与应用系统已完成的融合应用有200多款,试点以来协助侦破案件逾12万。抓获在逃人员1.3万余人,挽回经济损失290多亿元。该项目直接催生了“警务融合计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于去年成立,这家实验室重点解决公共安全领域中真实场景下的关键需求。何为关键需求?樊志杰举例说,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促成了“低空智联网”的诞生,但如何与供应链侧、业务侧、监管侧等各种网络中的系统、数据、应用等进行协同,是繁荣低空经济的关键动作。打通壁垒、共享数据、协同业务反而成为低空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需求。

让共性经验在产业中发挥更大价值

随着信息化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樊志杰也忙成了“空中飞人”——全年有一半时间都在全国各地跑。从航旅纵横APP上看,他的飞行轨迹组成一朵三瓣莲花,以上海为起点,北京、成都、广州是花瓣的三个尖。

这一体系化系统技术将影响我们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樊志杰正在主持国内首个公共安全领域新型“交通控制网”大型试点项目的安全技术工作。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采用“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相结合的模式,对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要求很高。传统交通控制设备大量部署于专网中,与“车路云”等网络各自封闭独立,使得智慧交通和智能驾驶无法有效协同。樊志杰说,通过构建一张新型安全的“交通控制网”,对不同体系的交通数据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打通智能网联汽车长远发展的瓶颈。项目同样也面临着多态终端安全接入、多网安全融合、数据安全传输与计算等一系列复杂信息网络安全问题。

忙碌之余,樊志杰不忘学习新知识。最近,他正在看一本关于系统协同的书,系统协同概念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1971年首次提出,近年来愈发受到重视。在他看来,现在的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已到了体系化作战阶段,但在理论层面,却缺乏将所有泛安全能力置于演化系统进行自组织内外协同过程中,思考如何让他们更好进化的协同安全方法论。他希望在这个领域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能够突破协同安全方法论,同时,总结出更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共性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难题。

人物小传:

樊志杰,同济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信息网络安全领域的科技研究与团队管理工作。主持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获10余项发明专利,参编多项国家标准,发表国内外论文30余篇。获评省/部级科技奖3项、市/厅/局级科技奖7项、国家级学会科技奖1项,2024年入选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