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奔涌向前,见证中国共产党初心始发地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壮阔征程;
沪上西南腹地,静卧着一座守护“国之大者”的甲子仓廪——中央储备粮上海直属库。
六十年春华秋实,506亩热土之上,上海直属库于粮食接收、储存、轮换、发运的朴实无华中,守护“为国储粮、储粮报国”的初心,稳稳筑牢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
粮库崛起
1965年,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上海选定吴泾沃土,依吴周铁路,枕浦江涛声,奠基起一座战略粮仓——上粮七库。
此后,粮库历经数次扩容和重新命名,于2002年正式划归中央储备粮体系,并在2017年12月公司制改革为中央储备粮上海直属库有限公司。
一甲子春秋流转,粮库五次征地扩建,成就今日雄踞黄浦江畔的现代化粮仓集群,并拥有1040米铁路专用线,以及万吨级、3000吨级码头各一座。这是江南软土地基上浇筑出的粮食安全坚强屏障,亦彰刻出国家战略的高度。
老牌粮仓,跳动着一颗与时代同频共振之心,任由改革浪潮劈开转型通途,绘就央企现代化治理典型样本——
21世纪初,粮库开始推行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近200人的队伍,现已淬炼成70人精锐之师;
守粮人才亦实现学历、能力双重跨越。如今在上海直属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80%。粮库更通过开设“青年职业导航”计划,使团队素养大幅提升,现企业专业团队中的半壁江山,来自近五年加入的新生代;
粮库秉承暖心铸魂:提供完善的职工宿舍解决安居问题、三餐无忧的后勤保障体系、运动场馆与职工之家构筑起温馨的精神家园,更以长效举措延伸温暖——每年聚焦职工急难愁盼实施民生实事,常态化帮扶慰问困难职工等,将企业对职工的暖心承诺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由此,守粮人满满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化作创业奋斗的动力与激情——粮库荣誉等身,囊括连续两届全国文明单位、连续九届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等省部级荣誉,更涌现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中储粮集团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众多先进个人与集体。在中储粮集团首批10家技能拔尖人才工作室、集团“三小”改革创新奖项等彰显专业实力的榜单中,永争先锋的上海直属库从不缺席。
藏粮于技
新时代的粮仓,谱写新篇——曾经的500余座露天粮垛,现矗立着浅圆仓、立筒仓、高大平房仓等现代化仓房矩阵;过往露天晒粮、肩扛麻袋、手工过磅等已成历史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效运作的机械抓斗、流量线与“技防技控”智能化系统。
上海直属库浅圆仓
上海直属库万吨级码头及立筒仓
更深刻的变革藏于无形——99.5%的高纯度氮气注入粮仓,虫霉在缺氧中窒息消亡;谷冷机将低温精准送至粮堆核心,以实现“未病先治”。藏粮于技,“低温、低氧”储粮技术的应用在确保粮食品质新鲜情况下,锻造上海直属库0.6%—0.8%的粮食综合损耗率,实现行业领先。减少损耗相当于开辟“无形良田”,这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事实上,粮库低温仓还有更大志向,现已有3万吨仓容投入试点,低温仓将打通智慧粮库物联网最后一个环节,靶向控温、智慧管理将成为现实,同时辅以无人机仓内巡检,无人值守粮库雏形已初步显现。“未来三年内,随着‘光伏+储能’项目的落地见效,低温仓将实现太阳能绿电全覆盖,最终改建成一个10万吨的绿色零碳智慧库区。”上海直属库总经理金浩踌躇满志。
无人机巡检粮情
最脱胎换骨的篇章,发生在2017年至2018年。这一阶段,旧仓房升级改造、新建浅圆仓、扩储调结构,三大任务,历史性地重叠在了一起。
由于上海软土地基加大施工难度,原定于2017年6月竣工的浅圆仓项目一延再延,至12月中旬,10个筒仓的防分级装置尚未安装,而秋粮即将压境。
这真有“兵临城下”之紧迫——粮库仓容本就处于满负荷状态,本库有4万余吨稻谷和玉米入库,库外撤点粮食存入本库,又添近9万吨!当时,已然进入倒计时的储备粮轮换“架空期”,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顶……
绝地起跳,平房仓率先挺身而出,极限承载5.9万吨。与此同时,浅圆仓施工昼夜不息,终于从12月中旬起,开始奋力消化剩余的7.1万吨。然而,浅圆仓设备需调试磨合,稻谷过筛难以提速。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粮食进仓的确遇上了连日阴雨……
重重困难面前,团队毫无怨言,以超负荷之姿,时刻守护现场,待天气条件许可,便见缝插针地进粮。有人已连轴奋战数个日夜,仍牢牢钉在仓内,唯在下雨间隙,才裹着棉衣蜷缩一隅小憩片刻。
2018年1月31日21时,最后一批稻谷抢在架空期截止前核验入库。至此,13万吨粮食全部妥储到位,中央储备粮区域内自储和储粮规模增加目标圆满完成!
接下来,浅圆仓压仓和储粮结构调整,又是另一场硬仗,难度堪比“边开车边换轮胎”。其间,既要保证粮食安全,又要应对新小麦入库,还要克服设备不足及突发事故。多系统耦合中的精细腾挪,考验守粮人的全局统筹能力、应急处置智慧与啃硬骨头的韧劲。
2018年底,上海直属库完成26.8万吨吞吐量与10万吨转仓量;2019年2月至4月,浅圆仓压仓80%的小麦仓开始集并。至此,上海直属库实现了“全库区散粮储存、平房仓储存稻谷玉米为主、浅圆仓储存小麦为主”的科学布局,仓房利用率、科技储粮覆盖率均实现显著提升!一举奠定了上海直属库发展新格局。
精神传承
上海直属库副总经理拾强20年前作为新人加入时,常听老粮工们说起:台风天,他们会用肉身压住露天囤翻飞的油布;暴雨时,漏水的仓房里,是争分夺秒水桶接力的场景。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高度自觉和义无反顾,是植入守粮人血液的精神之钙。
这种精神之钙,在对抗2024年强台风“贝碧嘉”时,被具象化了。
台风登陆日,正值中秋假期。清晨,75年未遇的猛烈风雨扑向库区,黄浦江潮位暴涨,排水泵开了5分钟就遇停电。此后近10小时的电力瘫痪中,备用发电机、柴油抽水泵、电力公司应急发电车等顽强支援。在风雨潮及缺电“四碰头”的至暗时刻,闪耀着“以初心,护沪粮”的精神之光——前一晚值夜班本已下班的员工们,都自觉地留下来。而未安排值班的员工,在预报台风来临前的间隙,也主动从家中赶来。9个强排点,每个点位均确保两位驻守。所有人,将抽水泵扛向最危险的江岸缺口,蹚着齐膝的深水声嘶力竭地奔跑传令。湿透的工装紧贴脊梁,压不垮他们挺直的担当。
2024年夏天的一场连夜抢卸,同样尽显守粮人的精神传承。8月16日傍晚,黄浦江浦东段,“通达机8688”散货船疑被异物撞击,致搁浅进水,船上498吨稻谷情况危急。接到海事部门求助信息后,央企毫无二话,粮库安全员、调度员等多个岗位20名党员组成抢险突击队,星夜驰援接卸,并努力联系车辆,将其中125吨受潮严重稻谷连夜送往金山区专业烘干企业处理。至8月17日凌晨4时,接卸及分拣转运工作全部完成,客户为此连夜送来锦旗以示感谢。
这就是甲子仓廪的护粮初心。
从1965年建仓时的第一锹土,到今日傲立黄浦江畔的现代化粮仓,中央储备粮上海直属库用绵延六十年的粮仓长歌来证明——守护一粒米,就是守护“国之大者”;耕耘一座仓,就是耕耘盛世根基。
浦江潮涌,金谷盈廪,上海直属库,正以如磐初心和硬核实力,在新时代续写大国粮安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