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来源:发布日期:2021-05-21

字号:      

0-1.jpg

        5月21日下午,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最新出台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邀请市政府副秘书长华源,以及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药品监管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参加新闻发布会。


0-2.jpg

        针对记者提出“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成效以及下一步举措,刘平指出:


        张江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实力全国领先,为留住更多不断涌现的优质创新成果在沪转化和产业化,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要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目标,我市深入实施“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


        近一年多来,我们把推进产业化项目本市落地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信息对接、空间对接、资本对接、服务对接,实施跨区联动招商和精准招商,加速创新成果在本市落地。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以来已有58个张江研发项目在张江、浦东乃至全市产业化落地,总投资额近500亿元。具体呈现四种落地模式:一是“张江研发+浦东转化”,张江地区集聚大量创新型企业,一旦产生创新成果,将其就地转化;二是“张江研发+外区转化”,张江、浦东地区空间有限,一部分成果转化至本市其它区域;三是“张江外溢+回流上海”,早期外迁企业在当前呈现一种回流态势,较多流向在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南虹桥智慧医疗园区;四是“张江试水+本市扩张”,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张江地区并将其从事研发作为“首选项”,待条件成熟即在沪拓展产业化板块。


        下一步,结合《若干意见》落地,我市将为张江研发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精准匹配政策、空间、服务等各类资源,努力实现“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具体将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为“好”的研发成果适配“好”的产业化政策。落实3项政策,支持研发成果加快产业化:一是鼓励合同委托研发生产新模式(CMO/CDMO),对受托企业给予交易合同20%、最高500万的资金支持,以委托生产的方式充分利用本市高端制造能力承接市内外的产业化需求。二是加强对生物医药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及重大产品产业化支持,最高按新增投资30%、1500万元予以支持;重大项目列入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给予最高1亿元资金支持。三是以全市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深度融合,最高按总投资20%、1000万元予以支持;鼓励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最高按总投资10%、5000万元进行资助。


        第二,为“好”的产业化项目适配“好”的发展空间。持续推动落实《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的实施方案》,构建1+5+X的产业空间布局,通过拓展增量、挖掘存量等方式打开空间,到2022年,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将推出可用空间近12500亩,物业630万平方米;到2025年,共计将推出可用空间近26000亩,建成1个千亿级园区。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生物医药企业的空间需求,对大型企业提供“购地盖楼”、中型企业“先租后售”、小型企业“拎包入住”服务,确保“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第三,为“好”的落地项目适配“好”的协调服务。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产业化项目快速落地。一是对接服务资源打造优良产业生态圈。针对生物医药强监管的特性,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如优化环评准入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园区,推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简化办理流程;探索政策先行先试,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打造人才高地,将重点企业纳入人才引进直接落户机构重点支持范围;二是对接金融资源,营造有竞争力的融资环境。根据生物医药行业特点,量身定制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包,如针对创新型企业的“新药贷”、服务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聚焦早期项目的国有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同时支持社会头部基金在沪深耕,支持优质企业科创板上市融资;三是加强产业化落地服务。发挥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与工作专班机制作用,加强对跨区合作项目的协调。构建全市统一的产业项目信息库,做到创新成果信息的区域共享。


        此外,我们还将叠加各区、特色园区出台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联动支持本市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打响生物医药“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品牌,不仅实现“墙内开花墙内香”,更力争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真正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