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台解决创新创业两大难题 百名院士为中小企业引智又引资

来源:中国上海发布日期:2015-10-18

字号: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上海市科协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009年启动试点以来,上海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含服务中心)156个,覆盖全市17个区县,服务本地企业1万余家。通过这一平台,已有722名科研人员进站工作,其中院士103名,帮助企业开发关键技术1100余项。
  许多建站企业的负责人认为,院士专家团队不仅为公司解决技术难题,而且能站高看远,帮助公司规划发展方向。院士专家工作站还具有融资功能,建站和拟建站企业有望获得上海科益达股权投资基金的支持。
  企业出题,专家出点子
  上海罗曼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景观照明整体方案供应商,已在新三板上市,外滩、陆家嘴的许多景观灯都由该公司供应。“现在的景观灯都是无线控制,坐在办公室就能操控开关。”罗曼照明总经理孙凯君说。去年,由于不能解决无线控制的顶层设计、软件编程方面问题,公司找到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团队,与郑继红教授等7位科研人员达成合作意向。去年4月,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公司成立。
  在光电信息工程专家的指导下,问题没过多久就得到解决。尝到甜头的公司管理层,今年提出一个新的合作项目——景观灯远程故障反馈系统,希望“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知道哪个地方的哪个景观灯出现故障”。目前,院士专家团队正在与公司合作研发这套系统,预计今年底上线。
  企业给专家“出题”的同时,专家也会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的点子。上理工专家与企业管理层探讨,能否将人流拥挤状况监控系统与城市照明结合在一起?根据这个创意构想,罗曼照明开发出了“智慧路灯”。它装有多个传感器,能监控周边区域的人流密集程度以及温度、湿度、风向和PM2.5浓度等。据介绍,“智慧路灯”已在五角场开展试点,并进入政府采购流程,有望在本市推广应用。
  随着合作的深入,庄松林院士团队拿出他们的一项发明专利“裸眼3D系统技术”。这是国际上视频显示的一个发展方向,有可观的市场前景。公司采纳了建议,着手进行专利技术的产业化研发,希望将其应用于会展视频,让参观者不戴眼镜即可看到身临其境的3D影像。
  引入外脑,收获投资基金
  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引入科研“外脑”,也亟需资金支持。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上海翰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双重支持。
  翰擎专注于研发医用X光机的控制部分及关键零部件。两年多前,受困于一些技术问题,总经理陈军找到了他的母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现为上海健康医学院杨浦校区),与沈力行教授团队进行合作。去年建站后,双方合作全面展开,公司和校方联合建立预应力计算实验室、材料无损分析实验室。沈力行团队正在用虚拟设计等技术,让公司产品再上一个台阶,达到医疗器械行业跨国公司的零部件标准。
  去年底,上海市科协与上海益民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上海科益达股权投资基金,对有融资需求的建站或拟建站企业的项目进行投资,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资本结合。如今,翰擎成为了科益达基金拟投资的首家公司;翰擎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的一种能替代进口产品的X光机部件,成为科益达基金拟投资的首个项目。陈军透露,翰擎与科益达已就协议达成基本一致,翰擎计划2016年底前在新三板上市,如果不成功,科益达将以低于业内标准的利息偿还额度退出。“这是一个公益性基金,退出利率较低,而且协议中不含对赌条款,对公司发展帮助很大。”陈军说。
  双赢平台,促进成果转化
  市科协负责人表示,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一个双赢平台,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同时,有利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庄松林说,他领导的团队有60多人,研究不同领域,其中很多专家与企业有合作,组建多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太赫兹为例,该领域专家朱亦鸣教授与上海高晶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现利用太赫兹技术能检测地沟油,于是双方联合研制出地沟油快速检测仪,准确率超过90%。
  庄松林也指出,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指标是论文、纵向课题资金和获奖情况,对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的业绩并不看重。“如今,上海提出要建立两套高校科研人员评价体系,给偏重成果转化的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我觉得应做好落实工作。”
  沈力行表示,与研究型大学相比,他们更应该与企业紧密联系,将“半成品”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政府、社会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则应积极搭建院士专家工作站这类平台,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